C/C++關鍵字及運算子的簡單用法2

2020-08-11 22:53:46

1.extern的用法
1.1簡單理解
簡單的c知識:
如果全域性變數不在檔案的開頭定義,有效的作用範圍將只限於其定義處到檔案結束。如果在定義點之前的函數想參照該全域性變數,則應該在參照之前用關鍵字 extern 對該變數作「外部變數宣告」,表示該變數是一個已經定義的外部變數。有了此宣告,就可以從「宣告」處起,合法地使用該外部變數。
extern放在變數或者函數之前,表示變數或者函數的定義在別的檔案中,提示編譯器遇到此變數和函數時在其他模組中尋找其定義,如此可以不用匯入變數或者函數所在的檔案。

1.2用法範例

/****max.c****/
#include <stdio.h>
/*外部變數宣告*/
extern int g_X ;
extern int g_Y ;
int max()
{
    return (g_X > g_Y ? g_X : g_Y);
}

/***main.c****/
#include <stdio.h>
/*定義兩個全域性變數*/
int g_X=10;
int g_Y=20;
int max();
int main(void)
{
    int result;
    result = max();
    printf("the max value is %d\n",result);
    return 0;
}

1.3extern的注意事項
(1)在一個原始檔裡定義了一個數組:char a[6],在另外一個檔案裡用下列語句進行了宣告:extern char *a是不可以的,編譯可以通過,但執行時出現錯誤。
原因:指向型別T的指針並不等價於型別T的陣列。extern char *a宣告的是一個指針變數而不是字元陣列,因此與實際的定義不同,從而造成執行時非法存取。應該將宣告改爲extern char a[ ]。
(2)extern全域性變數如果在一個test1.h標頭檔案中將全域性變數的宣告和定義放在一起,extern char str[] = 「123456」; // 這個時候相當於沒有extern.在兩個.cpp檔案中都有包含這個.h標頭檔案,這時候再編譯連線test1.cpp和test2.cpp兩個模組時,會報連線錯誤,這是因爲你把全域性變數的定義放在了標頭檔案之後,test1.cpp這個模組包含了test1.h所以定義了一次g_str,而test2.cpp也包含了test1.h所以再一次定義了g_str,這個時候聯結器在連線test1和test2時發現兩個g_str。如果你非要把g_str的定義放在test1.h中的話,那麼就把test2.cpp的程式碼中#include "test1.h"去掉 換成在變數定義前面加上extern:extern char str[];這個時候編譯器就知道g_str是引自於外部的一個編譯模組了,不會在本模組中再重複定義一個出來,但是這樣做非常糟糕,因爲你由於無法在test2.cpp中使用#include 「test1.h」,那麼test1.h中宣告的其他函數你也無法使用了,除非也用都用extern修飾,這樣的話你光宣告的函數就要一大串,所以 請記住:只在標頭檔案中做宣告,真理總是這麼簡單。

2.static關鍵字
推薦文章
這個關鍵字可以參考這個文章,講的挺好的。

3.const關鍵字
3.1簡單介紹
看到關鍵字const時,首先想到的應該是:只讀。因爲,它要求其所修飾的物件爲常數,不可對其修改和二次賦值操作(不能作爲左值出現)。但並不是這麼簡單的。
如下:

#include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
int test()
{
    const int m_A = 20;
    cout<<"m_A = "<<m_A<<endl;
    int *p = (int *)&m_A;//強制型別轉換
    *p=200;
    cout<<p<<"   "<<&m_A<<endl;
    cout<<m_A<<endl;
    cout<<"此時m_A = "<<m_A<<endl; 
    return 0;
}
int main()
{
 test();
 return 0;
}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由圖和程式碼可知
儘管p和&m_A指向同一個地址,但const修飾的變數並不可以通過變數名或記憶體地址更改更改。

#include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
int main()
{
    int a = 10;
    int b = 2;
    cout<<"-------int *const c型別的更改---------"<<endl;
    int *const c=&a;
    cout<<a<<" "<<b<<" "<<*c<<" "<<endl;
    *c=50;
    cout<<"a = "<<a<<" "<<"b = "<<b<<"c = "<<*c<<" "<<endl;
    cout<<"-------int const * c型別的更改--------"<<endl; 
    const int *d=&a;
    *c = 200;
    cout<<"a = "<<a<<" "<<" "<<"b = "<<b<<" "<<"d = "<<*d<<endl;
    return 0;
}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由此可以看出int const和int const * 型別的值是可變的。
但是 int * const 的變數只可以通過指針修改變數的值。
而int const * 型別的變數只可以通過
指針的方式改變變數的值。

4.define關鍵字
用途一:

定義一種型別的別名,而不只是簡單的宏替換。可以用作同時宣告指針型的多個物件。比如:

char* pa, pb; // 這多數不符合我們的意圖,它只宣告瞭一個指向字元變數的指針,

// 和一個字元變數;

以下則可行:

typedef char* PCHAR; // 一般用大寫

PCHAR pa, pb; // 可行,同時宣告瞭兩個指向字元變數的指針

雖然:

char *pa, *pb;

也可行,但相對來說沒有用typedef的形式直觀,尤其在需要大量指針的地方,typedef的方式更省事。

用途二:

用在舊的C的程式碼中(具體多舊沒有查),幫助struct。以前的程式碼中,宣告struct新物件時,必須要帶上struct,即形式爲: struct 結構名 物件名,如:

struct tagPOINT1

{

int x;

int y;

};

struct tagPOINT1 p1;

而在C++中,則可以直接寫:結構名 物件名,即:

tagPOINT1 p1;

估計某人覺得經常多寫一個struct太麻煩了,於是就發明了:

typedef struct tagPOINT

{

int x;

int y;

}POINT;

POINT p1; // 這樣就比原來的方式少寫了一個struct,比較省事,尤其在大量使用的時候

或許,在C++中,typedef的這種用途二不是很大,但是理解了它,對掌握以前的舊程式碼還是有幫助的,畢竟我們在專案中有可能會遇到較早些年代遺留下來的程式碼。

用途三:

用typedef來定義與平臺無關的型別。

比如定義一個叫 REAL 的浮點型別,在目標平臺一上,讓它表示最高精度的型別爲:

typedef long double REAL;

在不支援 long double 的平臺二上,改爲:

typedef double REAL;
在連 double 都不支援的平臺三上,改爲:

typedef float REAL;

也就是說,當跨平臺時,只要改下 typedef 本身就行,不用對其他原始碼做任何修改。

標準庫就廣泛使用了這個技巧,比如size_t。

另外,因爲typedef是定義了一種型別的新別名,不是簡單的字串替換,所以它比宏來得穩健(雖然用宏有時也可以完成以上的用途)。

用途四:

爲複雜的宣告定義一個新的簡單的別名。方法是:在原來的宣告裏逐步用別名替換一部分複雜宣告,如此回圈,把帶變數名的部分留到最後替換,得到的就是原宣告的最簡化版。舉例:

  1. 原宣告:int *(a[5])(int, char);

變數名爲a,直接用一個新別名pFun替換a就可以了:

typedef int *(pFun)(int, char);

原宣告的最簡化版:

pFun a[5];

  1. 原宣告:void (b[10]) (void ()());

變數名爲b,先替換右邊部分括號裡的,pFunParam爲別名一:

typedef void (*pFunParam)();

再替換左邊的變數b,pFunx爲別名二:

typedef void (*pFunx)(pFunParam);

原宣告的最簡化版:

pFunx b[10];

  1. 原宣告:doube(*)() (*e)[9];

變數名爲e,先替換左邊部分,pFuny爲別名一:

typedef double(*pFuny)();

再替換右邊的變數e,pFunParamy爲別名二

typedef pFuny (*pFunParamy)[9];

原宣告的最簡化版:

pFunParamy e;

理解複雜宣告可用的「右左法則」:

從變數名看起,先往右,再往左,碰到一個圓括號就調轉閱讀的方向;括號內分析完就跳出括號,還是按先右後左的順序,如此回圈,直到整個宣告分析完。舉例:

int (*func)(int *p);

首先找到變數名func,外面有一對圓括號,而且左邊是一個*號,這說明func是一個指針;然後跳出這個圓括號,先看右邊,又遇到圓括號,這說明(func)是一個函數,所以func是一個指向這類函數的指針,即函數指針,這類函數具有int型別的形參,返回值型別是int。

int (*func[5])(int *);

func右邊是一個[]運算子,說明func是具有5個元素的陣列;func的左邊有一個*,說明func的元素是指針(注意這裏的不是修飾func,而是修飾func[5]的,原因是[]運算子優先順序比高,func先跟[]結合)。跳出這個括號,看右邊,又遇到圓括號,說明func陣列的元素是函數型別的指針,它指向的函數具有int*型別的形參,返回值型別爲int。

也可以記住2個模式:

type (*)(…)函數指針

type (*)[]陣列指針

第二、兩大陷阱

陷阱一:

記住,typedef是定義了一種型別的新別名,不同於宏,它不是簡單的字串替換。比如:

先定義:

typedef char* PSTR;

然後:

int mystrcmp(const PSTR, const PSTR);

const PSTR實際上相當於const char嗎?不是的,它實際上相當於char const。

原因在於const給予了整個指針本身以常數性,也就是形成了常數指針char* const。

簡單來說,記住當const和typedef一起出現時,typedef不會是簡單的字串替換就行。

陷阱二:

typedef在語法上是一個儲存類的關鍵字(如auto、extern、mutable、static、register等一樣),雖然它並不真正影響物件的儲存特性,如:

typedef static int INT2; //不可行

編譯將失敗,會提示「指定了一個以上的儲存類」。

以上資料出自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826f7970100074k.html 作者:赤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