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goDB資料建模


MongoDB中的資料具有靈活的模式。文件在同一集合,但它們不需要具有相同的欄位或結構集合,集合文件中的公共欄位可以包含不同型別的資料。

MongoDB中的資料具有靈活的模式。與SQL資料庫不同,SQL資料庫必須在插入資料之前確定和宣告表的模式,MongoDB的集合不會強制執行文件結構。這種靈活性有助於將文件對映到實體或物件。 每個文件可以匹配表示實體的資料欄位,即使資料具有實質性的變化。然而,集合中的文件具有類似的結構。

資料建模中的關鍵挑戰是平衡應用程式的需求,資料庫引擎的效能特徵和資料檢索模式。 在設計資料模型時,請始終考慮資料的應用程式使用情況(即資料的查詢,更新和處理)以及資料本身的固有結構。

在MongoDB中設計架構時有一些考慮:

  • 根據使用者要求設計架構。
  • 將物件合併到一個文件中,否則分開它們(但確保不需要連線)。
  • 複製資料(但有限制),因為與計算時間相比,磁碟空間便宜。
  • 在寫入時加入,而不是讀取時加入。
  • 為最常用的用例優化架構。
  • 在模式中執行複雜聚合。

範例

假設客戶需要他的部落格/網站的資料庫設計,並檢視RDBMS和MongoDB架構設計之間的區別。網站有以下要求。

  • 每個貼文都有唯一的標題,描述和網址。
  • 每個貼文都可以有一個或多個標籤。
  • 每個貼文都有其發布者的名稱和總人數。
  • 每個貼文都有使用者給出的評論以及他們的姓名,訊息,資料時間和喜好。
  • 每個貼文可以有零個或多個評論。

在RDBMS架構中,上述要求的設計將具有最少的三個表。表與表之間的關係如下 -

而在MongoDB模式中,設計將有一個集合post,其結構以下 -

{
   _id: POST_ID
   title: TITLE_OF_POST, 
   description: POST_DESCRIPTION,
   by: POST_BY,
   url: URL_OF_POST,
   tags: [TAG1, TAG2, TAG3],
   likes: TOTAL_LIKES, 
   comments: [    
      {
         user:'COMMENT_BY',
         message: TEXT,
         dateCreated: DATE_TIME,
         like: LIKES 
      },
      {
         user:'COMMENT_BY',
         message: TEXT,
         dateCreated: DATE_TIME,
         like: LIKES
      }
   ]
}

通過上面的範例說明可以知道,在顯示資料時,在RDBMS中需要連線三個表,而在MongoDB中,資料將僅顯示在一個集合中。